中非奠定新五十年交往基调
2006-10-31 11:50:40
今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埃及)建交50周年。中国政府“要把非洲领导人全部请来。”11月3日至5日将在中国举行的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由于国家首脑争相参加,所以几乎成为首脑会谈。在此次论坛上,中方已经准备好了丰厚的礼物,包括对非洲豁免债务、扩大投资和关税优惠待遇等,这为中非关系进入了下一个50年奠定了新基调……
高规格措施准备中非论坛
中非论坛从2000年开始每三年举行一次,其宗旨是加强经济合作。今年的第三届会议规模将更加盛大,这将是中国和非洲领导人之间举行规模最大的一次首脑会议,也说明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正在增长。中国政府还将带领参加人员登上长城等文化古迹,并到中国最优秀的城市上海观光。这是照顾不发达国家的一种“观摩”活动。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满怀信心地说:“他们亲眼目睹中国的变化后,就会带着经验回国。”
中国政府为保障此次中非论坛的顺利召开采取了包括交通管制等一系列措施。这种罕见的规格进一步表明中国力图拓展跟非洲经贸往来,力图扩大在非洲的市场,确保中国的能源以及原材料的供应。
22家五星级酒店承担此次中非论坛的接待任务,每位元首在京将享受到专用电梯、单独厨房、24小时贴身管家、特制浴袍、文具等最高级别接待服务。接待酒店对即将入住元首餐饮住宿习惯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咖啡品牌、睡眠用的枕头都进行了特别安排。
为确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安全,北京市将有81万民众投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安全保卫工作,其中专业协警力量9.8万人,义务协警力量71.9万人,城八分局动员组织五十余万民众,参与社区治安巡逻。
中国企业开拓非洲正当时
如今,非洲热已成为全球趋势,非洲也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乐土。据国际权威机构分析表明,在非洲投资的回报率明显高于世界其它地区。上个世纪最后10年,美国在非洲地区直接投资回报率为29%,比投资于其它发展中国家高12个百分点。这显然是中国冒险家到非洲投资的最大诱惑。
非洲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400亿美元,表明非洲有市场、有购买力。非洲石油占全球出口11%,2010年将达到20%。中字头的大型国企基本都在尼日利亚。目前中国推行“经济外交”,对民企来说是个好机会。民企管理机制比国企灵活,应该更能够发挥灵活多变的优势;三是要赚钱。国家倡导的是“义利坚固,和平共赢”的方针。中国企业来到非洲这个相对贫困的地区,不是以捐赠为主,而是通过投资办厂、贸易往来振兴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繁荣富裕。
在非洲,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一边是占总人口10%的白人高档市场,另一边是占总人口90%的黑人低档市场。目前,欧美和日本产品已经基本占据了白人市场,但广阔的黑人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生产的中低档服装可以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优势体现在行业技术方面。特别在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国产品质高价廉,在当地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此外,在非洲办厂,可以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其产品除了享有本地的优厚条件,还享有欧美对非洲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为中国产品出口欧美国家打开了一条新道路。
在非洲只看到中国,看不到美国
这次中非峰会,将有40多个非洲国家元首出席,尽管非洲联盟的53个成员国中,仍有5个维持与台湾关系,但这5个国家仍获邀请,派出观察员。由此可见,胡温高层对非洲,在外交战略上是寸土必争。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在峰会上发表中国对非洲的最新政策。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已积极发展与非洲的关系,闻名于世的坦赞铁路(坦桑尼亚至赞比亚),在1973年投入服务,便是其中重要标志。不过,近年胡温高层推出如此进取的非洲政策,除了落实“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个外交策略外;更主要是着眼于能源安全。
对于胡温高层这个战略意图,最关注的莫过于同样打非洲石油主意的美国, 9月13日,布什政府一个智囊机构,总部位于华盛顿的非洲战略研究中心,便举办了一个分析中国非洲能源战略的研讨会,其中出席专家的结论,指称由于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耗量远远超过其生产能力,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使得非洲成为一个能源新战场,中国的石油公司寻求在非洲获得能源供应。
中国进口的原油中有三分之一来自非洲。另外,非洲还是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矿产的来源。观察家指出,中国和非洲加强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石油。中国的石油公司近年来向一些石油储备丰富的非洲国家投资数十亿美元,这些国家包括奈及利亚、查德和安哥拉。中国对一些非洲国家的投资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手段。例如,中国为安哥拉修建基础设施,允许安哥拉用石油来支付费用。
中国加强向一些盛产石油的非洲国家的外交活动和援助,已经使得非洲地缘政治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尽管中国政府表示:“我们不是只关心非洲的石油。我们想和非洲分享我们的发展经验和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非洲情谊中体现了资源确保战,甚至同美国展开霸权争夺战的景象。美国民主党最有力的总统竞选候选人、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上月结束对非洲的访问后甚至表示:“到非洲一看,只能看到中国,而看不到美国。”
警惕中非经济摩擦政治化
非洲的53个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使得它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一支不容低估的政治力量。非洲力量的上升和中非关系的深化,是牵动西方大国神经,促使其恶炒“非洲新殖民主义”的深层次原因
同时,我们需要警惕中非经济摩擦政治化。今年9月底,赞比亚反对党“爱国者阵线”领袖萨塔在总统竞选中靠诋毁中国拉选票。虽然萨塔的这次竞选以失败告终,但他把中赞经济摩擦政治化、靠攻击中国拉选票的行为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过去,我们似乎熟悉了美国一些政客在大选前拿中美贸易逆差等经济问题说事,但当这种将贸易摩擦和经济纠纷政治化的做法出现在与我们一贯友好的非洲国家时,还的确多多少少地让我们吃了一惊。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制成品的输入弥补了非洲制造业的不足,中非经贸的快速发展还有力地推动了非洲近年来年均5%经济增长率的实现。中国投资企业的到来不仅使非洲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随投资而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分享也为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但是,中国企业和产品进入非洲,也的确给非洲的同类企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事实上,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加深,中非经济合作出现些小摩擦是很自然的,可怕的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将经济问题片面放大和政治化。
从根本上看,与非洲国家产生的贸易摩擦必须纳入中非“全方位合作”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内来加以化解。毕竟,非洲是我们传统友好的外交基石,是我们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可以依靠的外交资源和力量。解决好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摩擦,就需要我们有长远的眼光,以有别于与发达国家的竞争方式,对非洲的纺织业等相关支柱产业采取一定的保护和让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