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接上海”与“上海接”的机会与问题
2006-09-20 10:12:03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极,长三角地区近十几年经历了令人难忘的发展,不光造就了上海这样的龙头城市,也带出来了浙江和江苏两个别具特色的省份。不过,虽然作为整体长三角发展非常迅速,但在区域内也存在着如何与龙头上海对接的问题,这也是区域发展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各地如何对接上海,而上海又如何接纳各地呢?……
长三角五大经济梯队是融合的“底子”
官方统计显示,2005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有所回落,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经济总量方面,16个城市形成了五个经济实力层次。据统计,去年上海市、浙江省7市和江苏省8市实现GDP分别超过9000亿元、1万亿元和接近1.5万亿元,分别占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的27%、30%和43%。16个市的经济总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五个经济实力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GDP超9000亿元的上海,第二层次是GDP超4000亿元的苏州,第三层次是GDP超过2000亿元的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第四层次是GDP超过1000亿元的南通、绍兴、常州、台州和嘉兴,第五层次是GDP低于1000亿元的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和舟山。
此外,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来看,工业经济所占比重超过50%,16个城市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2万亿元,其中上海和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突破或接近万亿元大关,无锡超过5000亿元。从消费品市场看,去年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其中上海近3000亿元独占鳌头,南京、杭州、苏州也达到或接近千亿元水平。
我们分析后发现,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由一个单纯的经济地理概念逐渐变成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经济区域。且由于长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中未能形成梯度层次,同质竞争现象愈演愈烈。但据有关资料统计,长三角制造业的产业门类同构率虽高达90%,但产品同构率却低于30%,比如同是汽车制造,上海以中高档轿车生产为主,江苏扬州以大型客车为主,浙江则以中档客车和特种行业用车为主;同是纺织产业,江苏与浙江的产业同构率在80%以上,但绍兴以服装面料生产为主,海宁以工业用布为主;江苏无锡以高档面料为主,苏州以丝织品为主,产品结构差异性明显。我们认为,正是产品的明显差异,形成了这些产业的规模优势和竞争力。这些还只是停留在较低层面的对接,实际上,上海作为龙头城市所能够具有和发挥的优势远不止这些。定位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在金融服务等领域能够给周边地区带来的辐射作用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其潜在巨大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发展水平的层次和功能的不同定位是长三角各城市实现与上海对接最重要的基础。
“接上海”要学会“忍痛割爱”更要“定位清晰”
在长三角不少地区,吸引上海产业转移、搭建与上海沟通的平台已成为衡量官员办事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个别地方甚至成立了“接轨上海办公室”。而各种类型的“驻上海办事处”也是层出不穷。所以在某些地方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地级市“跑”上海,县级市“跑”上海,甚至一些乡镇负责人也频繁奔走在通往上海的旅途中。可以说政府对于上海的兴趣是足够大了,大家都明白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区域与上海联系起来。但是做了半天只是“混了个脸熟”,并没有给本地的发展带来什么实质性的重要进步。我们认为,这首先是地方在“接上海”的作法上思路和定位并不是很清晰所致的。
目前部分地区的“接轨上海热”存在三大误区:一是重视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引进为核心的“硬接轨”,忽视市场环境与观念层面的“软接轨”;二是招商引资重“量”轻“质”;三是承接产业转移“以大为美”,不去分析自身资源、产业优势,“承接战略”缺乏系统观。而研究认为,要实现与上海的对接,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产业基础问题。一个城市只有拥有自身的优势产业,才能吸引到资金和项目。与此同时,对接不应该是盲目的对接,而应该是一种系统的、有着宏观战略与统筹布局的对接。
说白了,“接上海”首先要明白自己具备哪些接纳上海的条件和能力,这当中包括产业链上的,操作观念和实践上的等。如果光是想“要想富先修路”这样简单,指望修通几条通向上海的道路是远不行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在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后“接上海”还需要配合上海的优势,适时地做出本地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这样“忍痛割爱”并不断地做出调整,那么各地政府对于上海的对接就不会出来一头冷、一头热的情况,也不会有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感觉。
当然了,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政府的一切行动都是打前站,只有当地的企业界真正与上海接上了才算得上是对接上海成功了。因此,政府的“忍痛割爱”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要服务于本地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是把自己的“政绩”摆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前面,让企业后发居上,带着政府做事。
“上海接”要发挥协调作用、建立腹地
既然上海是龙头,那么协调作用是必须要发挥的。我们非常希望看到上海的有关方面能够经常到周边区域考察和洽谈,而不是高高在上,目前就以老大自居,等着别人来协调与自己的关系。上海对于自己的定位是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业中心等一系列中心,那么上海市政府的有关方面应该认识到,上海的这一系列“中心梦想”都应该是从长三角围绕着上海周边的这些城市和区域开始的。那么我们认为,上海市有关于这一系列中心的规划首先应该是把周边的区域考虑进去,这样在政府部门的工作内容当中自然就会有一项是如何把周边区域协调和带动起来的。不过现在这项工作做的似乎还不够好,所以经常会出现上海与周边城市之间配合上的各种问题。
从地理上讲,浙江和江苏就是上海这个龙头崛起的腹地,按照我们前面的统计数据,长三角的五个经济发展梯队和大家的总体经济规模完全够上海发挥一把。当上海的这个根据地打好了,功夫练上去了,那么成为地区和国际性的中心城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如果上海连目前长三角这个龙头都发挥不好,不能够把周边融入到自己“中心梦想”的规划当中,很难想象上海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地区和国际性的中心城市。如何接好周边的这十五个城市,这是上海躲不了,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考验。